​电梯安全科普知识:守护垂直出行的每一程

从结构原理到应急处理,全面解析电梯安全


2025年4月10日
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,电梯已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。我国电梯保有量已突破1000万台,其安全运行关乎千家万户。为提升公众对电梯的认知与应急能力,本文结合最新技术规范与权威科普资料,系统梳理电梯结构、安全机制及乘梯要点。


一、电梯工作原理与核心结构

电梯的运作基于曳引驱动系统,通过钢丝绳连接轿厢与对重装置,在曳引机的驱动下沿导轨上下运行。其核心部件包括:


  1. 曳引机:提供动力,类似汽车发动机;

  2. 制动器:紧急情况下刹停轿厢;

  3. 限速器-安全钳联动装置:当速度超过额定值15%时触发,机械制停轿厢;

  4. 缓冲器:位于井道底部,吸收坠落冲击能量。

电梯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运行状态,一旦检测到异常(如门锁故障、超速等),立即触发保护程序停止运行。



二、电梯安全防护机制:四重防线保平安

  1. 钢丝绳冗余设计:至少4根钢丝绳,单根即可承载满负荷轿厢,断裂风险极低;

  2. 限速器与安全钳:双重制动防止超速坠落;

  3. 缓冲器:极端情况下减缓冲击;

  4. 门联锁装置:确保门未关闭时电梯无法启动。

常见误区澄清


三、安全乘梯规范:细节决定安危

  1. 进出电梯

    • 确认轿厢与楼层平层(误差≤2cm)后再进入;

    • 勿用身体或物品挡门,避免门锁故障引发急停。

  2. 轿厢内行为

    • 禁止蹦跳、打闹,防止触发安全开关;

    • 超载时主动退出,勿强行挤入。

  3. 特殊:

    • 火灾、地震时禁用电梯,选择楼梯逃生;

    • 发现异响、异常开关门立即报修。


四、被困电梯如何自救?三步科学应对

  1. 保持冷静:调整呼吸,保存体力,避免恐慌导致缺氧错觉;

  2. 紧急联络:按下轿厢内警铃或“通话”键,拨打维保电话或96333(全国电梯应急救援专线),并报出电梯6位救援编号;

  3. 拒绝盲目自救

    • 严禁扒门,防止坠入井道或被移动轿厢夹伤;

    • 等待专业人员救援,配合指令有序撤离。


五、维护与管理:安全运行的关键

  1. 定期维保:专业机构每月至少一次检查,确保制动器、限速器等关键部件正常;

  2. 日常监测:清洁时设置警示牌,避免误操作;定期测试紧急通话与照明系统;

  3. 公众监督:发现故障电梯立即停用并张贴警示,通知物业或市场监管部门。


结语
电梯安全需要技术保障与公众意识的“双重护航”。掌握科学知识、遵守乘梯规范,方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。如遇困梯,请牢记“冷静、报警、等待”六字原则,切勿盲目行动。

参考资料



分享到